(一九八三年)
作为基督徒,我们热切期待在日期满足的时候,看到天上地上一切都在基督里同归于一。然而,正如西面所预言的那样,这位最终使人们合一的基督,首先使人们区分开来。西面是这样说的:“这孩子(指耶稣)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许多人跌倒,许多人兴起;又要作毁谤的话柄,叫许多人心里的意念显露出来”(路2:34、35)。
神子降世取得肉身产生了揭示男男女女的内心世界的结果。我们在《新约》里看到,当人们面对神子的时候,他们的反应是多种多样的,但大体上不外乎有三种类型:第一种人是基督的敌人、仇视者、摒弃者、憎恶者,像希律、该亚法、彼拉多、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其次是像迦玛列这样的人,他们以公正自居,对基督默不表态。第三种人接受圣灵的启发,能够透过他们所见的耶稣而认识到他是晓谕世界的圣子,并且早已被定为承受万有的,诸世界也是藉着他创造的,他是上帝荣耀所发的光辉,是上帝本体的真像,他以他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他们在这位基督身上看到万事万物是怎样按神的旨意安排的,从而不由自主地通过赞美、崇拜和行动献身于基督。
世间男女不仅仅对着道成肉身才分化成凶恶的鄙视者、貌似公正的自由主义者和善良友好者这样三类,他们对历史上出现的其他新生事物也每每如此。英国历史学家赫伯特·勃特菲尔德恰当地指出了这一点,他说:“这是很希奇的,我们每每无条件地肯定过去的革命,而对当代人们正在进行者的革命,却很不理解。”这样对现行的革命就出现了拥护者、鄙视者和那些畏缩不前、怯于表态的人。
人们分成支持的、抵挡的和不介入的三类,以及从这一类转变而为另一类的情况,在教会内出现新生事物的时候也同样发生,它们贯穿了整部历史。教会中出现的先锋运动,几乎没有例外,都遭到既得利益权力集团的敌视,并且往往后来为这些势力所驯服,变得温良、因循、无所作为。新生事物在刚出世的时候,同新生婴儿一样,总不是那么漂亮美观,那么完美无缺的。这些新生事物用英国诗人W.H.奥登的话来说:“把刻板的礼仪搅乱,因为它出自冰冷的内心;迫使它再次活起来,尽管有点不雅。”正由于此,新生事物出来之初,总会毛手毛脚,其中失误的事和笨拙的事也少不了。这些就成为反对派攻击的口实和观望派踌躇的理由。然而我们知道,在作出任何判断的时候,我们需要抓住事物的本质,而不是抓住其失误。正是事物的本质首先值得重视,因为它具有方向性、稳定性和持久性,而失误和偏差总是一时的,不能代表本质。假如不犯错误就是一切,那么,无所事事的人就该算为最有德行的人,而学习、探素、提高则是多余的了。可是我们不能忘记,这些无所作为的“好人”对旧事物的罪恶无所触动,这总不能算他们道德高超吧?
今天,我们两个中国基督徒来到日内瓦想要做这样两件事:
首先,我们此行是向中国的,也是向世界上的基督徒显示我们在基督里的一体和中国教会同普世基督教会的联系。我们三十年来不遗余力地使中国教会中国化。对于耶稣基督在中国的教会来说,这是一个事关存亡的问题。很明显,只要中国人民认为基督教是一件西方的东西,我们就不可能期望人们承认耶穌基督为普世的绝对的主。同时,假如我们不珍惜本国的特性,那么我们对普世教会就必然无所贡献。民族特性的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必然在于这教会是耶穌基督的。我们需要维护和发展中国教会的特性,但是如果脱离了耶稣基督的普世性,脱离了他福音的普世性以及他的教会的普世性,这个特性也就丧失了灵性内容。我们希望,首先对中国的基督徒来说,我们的访问是对这一真理的一次肯定和实践。其次,我们希望看到,像几百年前一样,日内瓦仍然是教会进行新探索的先锋,是教会在世界上进行新试验的卫士,是早生婴孩的保育箱。正是本着这种希望,我们要求世界各国教会给子作为教会内新生事物的三自以应有的严肃的评估。我们将尽可能使世界上对之持否定态度的人转变为迦玛列式的人物,同时使迦玛列式的人物则转变为三自的朋友。认为三自不过是不够忠诚的基督徒、但求苟活而屈服于政治压力的产物,那是极端的浅薄、不负责任、自以为是。的确,有人仅仅从政治上来评论三自这样一个非从神学上来认识不可的事物。我们认为三自,正如事实已经表明的,在教会学上有其绝对必要,是在中国这样的国家传播福音的前提条件。它还为教会平信徒化、超越宗派主义和重新调整神学观点方面开辟了路途。通过这样一个进程,中国教会不再是其他教会传教地图上的一个点,而成为中国自己的教会。世界基督教需要我们忠诚于中国特性,以使人们对基督的理解和敬拜更丰富,更具有生命力。所以,理应承认,三自是在神家里诞生的一个孩子,是注定要超出其本身的一种记号;它在历史上是一种有意义的突破,对别处的基督徒也应当有所启发。希望我们来到此地能成为一个标志,就是在神的大家庭里互相施与受,从而导致更完美、更深刻的了解。希望你们从新的角度对我们的目标和任务作出观察。你们这种了解能够增进正在进行三自运动的我们中国基肾徒对自身的了解。我们十分需要旁人的指正,我们十分希望通过同各国基督徒更紧密的联系而得到所需要的指正。所有这一切的结果是我们各国基督徒的见证都得到支持和加强。这种支持和加强来自全世界教会丰美的属灵财富和进一步的感恩、祈祷。
(本文转载自《丁光训文集》1998年9月第1版,12~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