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仰教义 新教经典
在维多利亚大学授予荣誉学位典礼上的演讲

一九八九年五月于加拿大多伦多

2025-04-10 作者:丁光训 来源:《丁光训文集》
A+
A-

首先,我代表我的夫人郭秀梅和我自己感谢维多利亚大学用同时授子我们两人荣誉学位所表示的友好情谊。加拿大是我们两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不久离开中国到达的第一个国家,为了来参与加拿大基督教学生运动组织的工作。许多年来的事实说明,当时建立的友谊是牢固的。这种友谊我们两人视为珍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九四九年宣告成立之前,中国不少教会领袖曾给不为人民欢迎的政权做了一些捧场的事。我想你们不难想象,一九四九年以后,教会得改变方向,使自己在人民面前站得住脚。中国教会要除掉自己的西方形象,把自己从老的、无可羡慕的地位变换到一个新的、比较能为人们了解的地位,那是多么巨大的一项工程。我很高兴我能够说,好些在中国知名的加拿大基督教徒,当时采取的立场对我们是很大的支持。我也高兴地看到,在“文革”十年的隔绝之后,我们两国教会的良好关系正在进一步发展。我特别要提到,维多利亚大学以马内利学院是四十年来海外第一所帮助我们培养神学师资的学校,现在世界各国有好几所其他神学院也这样做。今晚,在这里,你们所做的将使我们两人进步加深同这所大学的关系,同时也是进一步加深中国同加拿大两国教会和人民的关系,为此,我要再次感谢你们。

在中国也常有毕业典礼。不少讲员每每喜欢引用中国的一句老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说明学习是个很长的生长过程,接受一张文凭不过是学习生涯中一个新阶段的开端。

《圣经》用许多方式来说明上帝和人的关系。以色列人的畜牧背景,使他们特别喜欢把上帝比作牧者,把人比作羊群。所以我们有“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诗23:1),基督是“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1:29)这样的经句。其他民族的基督徒也接受了这牧养的形象,它已经进入了我们共同的灵性财富之中。但是,就农业国家的人们来说,《圣经》里讲到神人关系的另一类比喻大概更觉亲切,那就是把上帝说成为播种者、耕耘者、培植者,把人们比作植物、树木、麦子、葡萄、花卉。在福音书里,我们读到那些去播种的人,读到埋入地里又生出许多子粒来的那种子,读到生长成树的那小小的芥菜种。在牧羊人和羊群的关系里,牧羊人用杖竿来防止群羊走错方向。牧羊人不得不用命令、叱责甚至杖杆,来管教群羊。所要求于群羊的是听从,是顺服,是接受吩咐,可是这些并不是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德行。在农业方面,那种植者不用杖竿。他做了该做的一切之后,就等待大自然的作为。那植物从土地、空气、阳光吸取营养,就生长起来。一棵树得经过十几年才能成材,人就得更长,难以加快。种植者的形象和牧羊人的形象不同。牧羊人忙于指挥,一直在纠正羊群的偏差,而种植者知道等候的重要,在不该做什么的时候就什么也不做。

法国语言学家兼历史学家安德列·郝德立克特就“东方的花园”和“地中海的兽槽”作一对比,我深感兴趣,尽管我觉得他的对比太强烈了,他把一方讲得太美了。他认为把人像树木花卉那样来栽培,那是中国文化:而畜牧式的,像牧羊人对付羊群那样对付人,是西方的和犹太教、基督教的传统。我不想说一个是中国或东方,一个是西方,但这的确是两种不同的传统。养驯动物得用棍棒和叱责,而对待植物、花卉、树木,我们得用耐心,惟一可做的是帮助自然而不是干扰自然。

也许你觉得这里有些道教的味道。可是这不是教导我们懒惰、被动、无所作为。这不过表明,上帝出于他的爱和他的耐心,出于他对人的尊重,宁愿限制他自己的权能,避免把他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他开垦、培植、看顾,等待庄稼充分长入基督的丰盛。

对于人们的成长,我们基督徒最关心的是人们对超越的追求,就是企望超过可见、可闻、可尝、可摸的一切。全世界全人类都不满足于停留在现状上,都渴望超越那有限的,达到那更高、更深的、无限的境况。整个宇宙和一切受造之物都在叹息劳苦,切望等候得到上帝儿女的荣耀。

这些年间,没有海外宗教组织的支持,中国基督教人数大有增长,这怎样解释?中国人民享受相当的宗教信仰自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但另一重要因素是革命动摇了长期束缚广大人民灵魂的封建权威,解放了人们的头脑,燃起了他们对旧境况的不满和对超越的向往和寻求。被接受了几千年的价值观念遇到了挑战,这一心态使很多人愿意认为基督福音至少值得一听,尤其因为传讲这一信息的教会今天是自治、自养、自传的。一个把超越视为上帝特征的宗教,对那些具有解放意识的人们来说,不能没有它的吸引力。

有些基督徒认为,我们得强调上帝内在于历史,认为这观点符合社会进步,而多讲上帝的超越,似乎会叫人忽视他们在世界上的责任。依我所见,事情未必是如此。我们看到西方的和东方的法西斯人物都曾热衷于宣讲神明内在于历史的意识形态,化身而为他们的政权。同时我们也看到,那超越的上帝把人们从无所作为中唤起,使他们如饥似渴地寻求生命的新素质,感动他们抬头远望,获得勇气向上攀登。这是真正的成长。

今晚,在这里,我们看到一批神学同学完成学业而毕业。在这时代,我们可能对许多问题感到没有把握,但有一件事我们可以肯定:人们不会长期满足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人们有一个无法压制的超越的要求,要突破限制和障碍,把单调的生活变成多层次的。“主,……我们的心如不安息在你怀中,便不会安宁。”这不但是奥古斯丁的祷告,这也是历代生活在一切社会制度里的人们的呼求。正是这一事实,使神学生不是多余的,而是为加强教会,使之能把人们带到超越之神的面前所必需的。在你们完成大学这一重要阶段的时候,我们祝贺你们,愿你们继续成长,攀登高峰。


(本文转载自《丁光训文集》1998年9月第1版,70~73页)